0

    塞外长天,从怀朔到武川的边塞军镇,你了解多少?(2)

    2024.02.02 | admin | 114次围观

      比如混世魔王侯景就私下扬言:“高王在世,我无话可说,高王不在了,我誓不能与高澄共存!”大佬们都在玩{精选官网网址: www.vip333.Co }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!

      也就是说,诺大的东魏帝国,完全是靠高欢的个人魅力作为凝聚力,一旦不在了,则压抑弥合的胡汉矛盾必然强力反弹,爆发得异常激烈。

      比如后来发生的一桩悬案——之死。

      高澄是明显的汉化派,他当政时期,是汉人地位最高的时期,连高欢都曾警告过高澄,说他太依赖汉人,排斥鲜卑人。

      所以高澄在一场低级的、无厘头式的、莫名其妙的暗杀中死去,高欢的次子高洋从一个低能儿华丽转身成为有为青年,迅速赢得了斛律金、司马子如、韩轨、可朱浑道元、段韶等晋阳霸府军政权贵的拥戴。

      而高洋上位的第一件事,就是罢黜崔季舒、崔暹等高澄任用的汉臣,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内幕交易,史书没有记载,但很令人遐想。

      而此后的云龙门之变以及斛律光之死,则明明白白、毫无疑问就是胡汉之争的产物,这就是高欢在胡汉两族之间和稀泥,不解决根本问题的后果了。

      反观宇文泰对胡汉之争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方式,则充分体现了卓越的、跨越时代的政治建设能力。

      采纳于谨的建议,一是建立府兵制,使汉人与鲜卑人一起当兵,一起打仗,在浴血沙场中建立袍泽之情;

      二是迎合鲜卑人怀念旧俗的心理,仿造八部鲜卑大人制,建立了八大柱国制,又全面恢复被孝文帝取缔的鲜卑旧姓,鲜卑将领欢欣鼓舞。

      同时,宇文泰只命六柱国掌军,宣称符合《周礼》“天子掌六军”的古礼,汉人也为之心折。

      三是创造性地赐予汉族将领鲜卑姓,并吸取孝文帝改姓时一刀切伤害民族感情的教训,有选择性地对立有大功的汉族将领赐予鲜卑姓,同时伴以官爵晋升和大量财物赏赐,使鲜卑姓成为荣誉的象征,从而圆满实现了这一目的。

      四是鼓励寒族出身的汉族将领追认自己的祖上为汉人世族高门,提高他们的门第,杨忠、杨坚的弘农杨氏和李虎、李渊的陇西李氏出身就是这么来的。

      五是广泛开展通婚,通过子女联姻使各门阀之间形成了剪不断、理还乱,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姻亲关系,胡汉之间从敌视对立渐渐走向融合。

      至于后来隋文帝恢复汉姓,隋唐帝王打压关陇集团,安史之乱后府兵制崩溃,也不能否定这些举措在当时对民族融合的巨大促进作用。

      毕竟没有哪项政治制度能永远持续下去,如果因为后来消失就否定它曾经发挥过的积极作用,那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了。

      从对待民族融合这一问题上,我们可以看出,高欢是用传统的政治权谋来对待,在当时不能说做得不好。

      而宇文泰能够着眼长远,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,用数十年的时间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久久为功,终成正果,最后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    从这一维度来说,宇文泰的确强过高欢不少,所以历史对宇文泰的评价是“政治家”,而高欢则是令人感叹的“权臣”。

      当然,有人会说西魏的鲜卑人实力不如东魏强大,民族融合的阻力比东魏低。

      我不否认有这个因素,但鲜卑人实力不强在当时并不是优势,宇文泰能够在不利局面中发现有利因素,恰到好处地推进民族融合,这恰恰说明他的高明之处。

      成功的人总是能在劣势中发现机遇,失败的人则只会为失败寻找理由,我相信以宇文泰的出身、眼界以及政治智慧,即使他身处东魏,一样能走出符合东魏国情的民族融合道路。

      其次,在军事能力上,宇文泰也要更胜一筹。

      高欢所经历的战役主要有滏口之战、广阿之战、邺城之战、韩陵之战、秀荣川之战,以及与之间的潼关、沙苑、河桥、邙山、玉璧五场大规模战役。

      滏口之战高欢主要是发挥情商高、口才好的本色,做思想政治工作,效果相当之好,不能说口才就不是军事能力的一部分;

      广阿之战用的是离间计,导致尔朱三王互相猜忌,军心动摇,最后获胜。当然,能用计也是军事能力的一部分;

      邺城之战和韩陵之战是硬碰硬打下来的,特别是韩陵之战,体现了高欢强大的凝聚力,凝聚力当然也是军事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;

      秀荣川之战是打落水狗,意义不大;

      潼关之败,暴露了高欢花巧有余,果敢不足的缺点,沉迷于诡诈不能自拔,在该全力以赴的时候却在小聪明、小心机上乐此不疲;

      沙苑之战时又矫枉过正,犯了冒进轻敌的毛病。这两次大败,说明高欢距离标准意义上的名将还是有不小的差距;

      此后河桥之战是独立指挥,高欢没有赶上,但他放手放权给侯景,也是一种魄力的表现;

      邙山之战最为惊险,几度反转,最后凭借东魏综合实力的优势,艰难胜出,但也仅仅是惨胜;

      而玉璧之败是高欢一生最惨痛的阴影,甚至因此忧愤而终。

      纵观高欢一生所历战役,太过偏重计谋,在真正需要决死一战的时候,不如宇文泰果敢沉毅,所以客观来说,高欢的军事能力相对他的政治能力,只能算中等偏上,较之侯景尚有所不足。

      而宇文泰的军事能力显然要强过高欢。

      接掌平凉大营时,宇文泰的军力要弱于侯莫陈悦,而且人心惶惶,处境非常艰难。

      宇文泰敢于主动出击,以雷霆之势干净利索地消灭了侯莫陈悦。

      此后潼关之战,宇文泰能力排众议,正确分析并看穿高欢的实际意图,避实击虚,长途奔袭,出其不意地歼灭了高欢的王牌部队窦泰所部,旗开得胜。

      沙苑之战中,面对二十倍于己的高欢大军,宇文泰敢于孤注一掷,背水一战,发挥亮剑精神,又能够巧妙利用地形,虚实结合,硬碰硬地与东魏大军死磕,最终拿下一场宝贵的胜利。

      此战与高欢的韩陵之战颇为相似,但高欢的军队不管是军令统一程度还是战力强悍程度,都要明显强于尔朱四王的军队,宇文泰能够获得全胜,含金量之高,是相当有说服力的。

      不过宇文泰也因为连续获胜而自高自大起来,再加上关中饥荒的因素,便贸然发起了河桥之战,被侯景无情击败;

      此后为了夺取虎牢,再次入侵洛阳,结果在邙山败得更惨,元气大伤。

    塞外长天,从怀朔到武川的边塞军镇,你了解多少?(2)

      但这两战固然体现了宇文泰轻于冒险、喜欢突袭的用兵习惯,但也很能体现宇文泰用兵的果敢勇决,在综合实力不足的情况下,仍然率领关陇铁骑展现出了极强的冲击力。

      从临敌野战的角度讲,宇文泰的军事能力仍强于高欢,仅略逊于侯景。

      而宇文泰的军事能力还体现在宏观战略层面,这是其他人不具备的。

      比如他采纳王思政建议,在河东营建玉璧城,不仅一劳永逸解决了东魏从晋阳南下经蒲津进攻关中的隐患,更为后来宇文邕攻灭北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    侯景之乱时,相对于东魏高澄急不可待地筹备禅位登基不同,宇文泰果断派杨忠、达奚武、王雄、于谨等人不断进取汉中、巴蜀、西梁,疯狂掠夺南梁的西南疆域,可以说是与时间赛跑的精神,把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利用到了极致!

      侯景之乱爆发到陈霸先建立陈朝的这段时间,西魏疆域几乎扩张了一倍,人口增加一倍多,综合国力从三国垫底跃居到了第一,军事实力也从第三跃居第二,为后来的宇文护、宇文邕甚至杨坚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。

      所以,宇文泰在历史上又被冠以“军事家”的头衔,这也是高欢所不具备的。

      再次,在内政能力上,仍然是宇文泰胜高欢一筹。

      高欢非常注重国计民生,在他当政期间,东魏的盐业、冶铁、水利、农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,打击贪腐也算是动真碰硬,所以直至高欢去世,东魏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一直发展得很好。

      但与政治能力一样,高欢的经济建设依然是传统的思维模式,古往今来都是这几招,没有自己的独创和推陈出新,也缺乏制度性和系统性。

      而宇文泰在苏绰的辅佐下,推行了“思想政治建设、精神文明建设、乡村振兴战略、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、司法改革和依法治国、财税制度建设”六大改革,成为一个系统、完整、可操作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治国纲要,使西魏能够长期坚持,国力与日俱增,而且不因他的离世而废黜,这就是制度的力量。

   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发表评论